安卓小机器人黑化!一秒钟变美军“铁血战士”之眼

  • 来源: 5617网游网   2012-11-28/11:35
  •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的功能之强大无需多言。而现在,智能手机系统的代表之一安卓也将自己的应用范围从民用拓展到了军用领域,美国国防部将基于安卓系统开发一款名为“铁血战士之眼”的战场辅助系统,小机器人要上战场了!

    近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在一个名为PIXNET(动态视觉化像素网络,PixelNetworkforDynamicVisualization)的项目中加入了一个子项目,内容是开发一套新的作战系统。这个系统的名字有点科幻,名为“铁血战士之眼”(PredatorVision,要是换个不那么电影向的名字,就叫做“猎食者之眼”),能够从摄像头收集视频数据,并把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和在作战人员头盔、枪支上安装的显示屏上。工作流程是不是和手机有点像?没错,这个作战系统将基于安卓开发。

    该项目要求开发人员对设备的大小(Size)、重量(Weight)、续航(Power)、成本(Cost)与特性(Attributes)进行优化(美国军方将这五点要求简称为SWaP-C),摄像头与显示屏也属于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捕捉可见光与红外光谱图像的摄像头,与能够在强光和黑暗条件下清晰显示的显示屏都会被安装在士兵的头盔及枪支上,系统从摄像头采集数据,经过分析后把处理过的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被处理后的图像上会标有有一些分析数据,而且整个图像所以大概会和科幻电影里铁血战士的第一视角差不多。

    这套系统内会融合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当地面部队在发现未知目标时,可以将其标注为“中立”或是“敌对”,这样一来,网络内的所有作战单位都会对此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此外,最新的神经学(neuroscience)与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技术都有望在该系统内得到应用,他们能够帮助士兵自动判断威胁单位,以减轻士兵在作战时的精神压力。

    对于上述的SWaP-C要求,DARPA还透露了一些更加具体的信息,比如他们要求对光圈、焦平面阵列、包装和选用材料都拿出升级版的设计方案,他们估计每套系统的理想价位是3300美元,而且每个月要能够生产1万套。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这些功能美国军方其实已经通过其他设备实现并投入实际应用了。他们之所以要基于安卓重新开发一套系统,是因为原先的设备碎片化太严重了,互操作性基本为零,这与安卓系统目前遇到的碎片化问题倒是有些类似。

    除了求助于安卓来解决互操作性问题之外,美国军方在今年年中时还曾经试用iPhone4S和iPad来处理军事上遇到的课题。作为研究结果,他们开发出了特种作战应用程序(SpecialOperationsApps)与光学附件系统(SystemforOpticalAttachments)。如下图所示。

    “铁血战士之眼”系统会通过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与美军现有的通讯基础架构进行整合?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不过,在这个略显科幻的系统之前,安卓系统的设备其实早就被美国军方应用在实战之中了。目前在阿富汗执行军事任务的美军第四作战旅与第十山地师的官兵们手上就拿着安卓设备——定制版的摩托罗拉Atrix手机。这些定制版手机属于一个名为NettWarrior的军事通讯项目。作战部队通过Atrix手机,能够使用步兵无线电频段进行信息交流。

    目前,商用的Ku波段卫星数字广播已经在军事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军方的实时数据传输和视频交流通常都会用上它。军方使用Ku波段卫星数字广播打IP电话、进行视频会议、使用动态IP,或是进出加密/未加密的网络。对于长距离通讯而言,专用的卫星通讯功能似乎必不可少,但商用通讯设备通常缺乏此功能,信息备份能力与信息安全也无法达到军事标准。美国军方想要把安卓设备应用到战场上,就必须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使其至少能进行军事级别的本地通话。而对于那些为军事应用编写的应用程序来说,它们需要能够方便地在设备间互传和升级,这样才能满足快速战略部署的要求。

    装有显示屏的步枪

    在过去,美国军方如果要开发一个军用工具,通常要耗时十余载,但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军方想要什么设备、什么功能,只要拿现成的东西进行二次开发就行。这样诞生的产物不仅兼容性好,更新换代也更加容易。民用科技的发展重新编写了军事技术领域的秩序,手机成为军事装备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日后,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将享受相同的科技结晶,而他们又将携手助力,共同推进技术向前发展。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