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行星边际2》技术测试内容抢先评测

  • 来源: 5617网游网   2012-11-28/11:24
  • MMOFPS旗舰级作品

    《行星边际2》(英文:Planetside2)是一款由索尼在线娱乐(下简称SOE)开发的新一代大型多人在线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国内代理发行权已经由第九城市获得。

    《行星边际2》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脱离了传统的FPS对战游戏模式的概念,事实上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多人在线第一人称射击游戏(MMOFPS),相比于传统的FPS它更像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MMO)网络游戏,拥有一切必要的社会化元素,玩家将置身于一个持续运行的世界内,战场将不会被系统重置,绝非传统FPS游戏的“房间”体验,而整个战场内最多可同时容纳2000人同图战斗!

    规模决定一切,这才是战争!

    《行星边际2》仍然延续了上一代大规模多兵种、载具混战的特点,玩家将可能在一个屏幕内看到战机、坦克、步兵协同作战的震撼场面,可以体验到真实战场中的混战乐趣,而这种体验你将会同服务器内另外千余名玩家一同分享。

    在10月18日开启的国内技术测试中,服务器内随处可见这种超大规模的战争场面。

    战场规模宏大自然是本款游戏最大的特色亮点。

    特色的野战载具玩法

    游戏为玩家提供了11种不同的陆空载具,比较富有特色的是三个阵营的主战坦克,比如下方属于瓦努主权国独有的“电磁骑士”反重力悬浮坦克,没有履带,贴地悬浮移动,拥有三国坦克中最强的机动性。

    除了科幻感较强的瓦努阵营,游戏内还有其他两种相对更贴近现代兵器的阵营供玩家选择,下方的新联邦先驱者主战坦克,便更接近于大家认识中的现代主战坦克。

    真实物理引擎

    作为一款千人级别的超大规模FPS游戏,《行星边际2》在细节方面并不简陋,游戏内的所有武器都拥有真实物理弹道,实弹武器将会明显受到星球重力的影响,玩家要击中远距离的目标需要稍微将枪口抬高。

    相对于单兵武器,各类载具的运用也都拥有真实的物理碰撞系统,两个高速运动的载具相撞,根据不同的环境,玩家载具所受到的伤害也不尽相同,特定情况下的一些神风攻击也许会给胶着中的战局带来戏剧化的改变。

    高自由度的游戏体验

    《行星边际2》的游戏体验,应该说是重新定义了FPS游戏的体验模式,这里拥有一款MMORPG一类游戏中的庞大世界地图,在地图中任何一个物理引擎允许你通过的地方,玩家都可以自由驾驶载具或者徒手攀登到达。但这种自由度也给一些新用户带来了不少困惑,过多的自由会让玩家有些无所适从。这里简单说一下加入战场的小心得。

    玩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入到战场,但当玩家进入到这个世界中那一刻起,便已身处战场。由于游戏的战场地图非常巨大,在默认情况下,玩家可以通过各自阵营的轨道空投舱直接加入到战场中(可以理解为某种方式的战场传送工具),但这种方式会有一些限制,并非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游戏全部战场的面积将覆盖整个一块大陆,其中包括数座可供玩家进行占领的大型基地,玩家需要在这些大型基地内进行短兵相接的巷战争夺,通过占领基地内数个控制终端进而完成对整个基地的占领任务。战斗中,玩家可以在其中己方阵营占领拥有基地重生设施的据点中重生,从而迅速加入附近的战斗。而这一个基地区域的大小相当于传统FPS对战游戏的一张地图大小,如果玩家只希望在游戏中体验到激烈枪战对抗的爽快感,那么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中地图的激战“热点”间进行空投“传送”,直接参与基地内部的巷战争夺,而不需要考虑复杂的野战和后勤问题。

    由于游戏地图采用无缝连接技术,如果玩家希望,是完全可以徒步从一个基地徒步跑到另外一个基地中,但可能会花上10分钟以上的时间,而单独的步兵在野外战场中是十分脆弱的,所以游戏提供了11种不同的陆空载具供玩家使用,它们将是野战的主角。

    野战的主力单位是三大阵营陆空载具,每个阵营都拥有自己特色的主战坦克和战斗机,玩家可以在载具终端通过消耗三种矿产资源来生产这些载具,它们将构成主要的野战火力网,配合步兵单位在战场内争夺野外的据点控制权。

    除了那些在正面冲锋的玩家外,整个战场的后勤体系也由玩家自主决定,包括兵员运输,重生点部署等工作。如果玩家需要进攻敌方领土,这些后勤载具的准备就成为游戏内战争进程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这些设定也增加了游戏的自由度,玩家可以选择更为丰富的战术去打击敌人。

    另外,游戏中玩家可以自由部署野外临时的重生点,驾驶决裂者运输车的玩家可以在停车后将运输车部署成为地面的重生点,附近区域内的玩家将从这里重生,并迅速加入前线的战斗。(这个功能需要在游戏的证书系统内解锁相应内容)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